|
广州中医药大学:不但有国医大师,还出创业达人2015-06-04 来源: 南方日报 “胃乃安”、“消渴丸”等岭南名药是该校研制的,研制“邓老凉茶”的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广东“汤神”佘自强都是该校专家,广东知名的中医大部分是该校毕业的。三所附属医院年门诊量超过1100万人次,相当于1/10广东常住人口,其中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更是全国中医院龙头,深受老广信赖。 别以为中医相对“保守”,最近这所学校的“高大上”、“有创意”的大新闻不断:90后“创业达人”王锐旭两进中南海,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典型;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携手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省总医院,在珠海横琴筹建世界**医院;学校自主研制的第四代抗疟新药在非洲科摩罗抗疟疾扬威,最近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褒扬;学校与通信巨头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合作研究“互联网+中医”…… 如何弘扬中医药瑰宝,为广东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医药强省建设,乃至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贡献新力量?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党委书记黄斌、校长王省良就此接受了南方日报专访。
综合实力位列中医药高校“**方阵” 南方日报: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州中医药大学有什么“底气”和特色? 黄斌:我们的底气来自我们有良好的建设基础和雄厚的综合实力。广州中医药大学是1956年新中国首批建立的4所中医药高等学校之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广东省“211工程”建设高校。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国际影响力均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可以说,我们的综合实力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不相上下,位列中医药高校“**方阵”。 2007年,我校的中医学被教育部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当时广东省内仅有3所高校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他两家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也只有北京中医药大学有。在教育部2012年的学科评估工作中,我校一级学科中医学全国排名第二、中药学全国排名第三(并列)、中西医结合全国排名第四。 学校拥有一批以国医大师邓铁涛、禤国维为代表的**专家教授,还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医药专家及医疗领域有影响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学校的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全国**的中医学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类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名列中医药院校**。目前有省部以上科研平台57个,其中包括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现代中成药工程技术中心等,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
南方日报:作为新中国首批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广中医如何结合自身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在全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广州中医药大学有哪些规划? 王省良:我们学校将实施“五个提升计划”,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实施学科建设提升计划,以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为龙头,带动临床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跃升。二是实施创新平台提升计划,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打造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华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现代南药工程技术中心等五大平台。三是实施创新团队提升计划,加大投入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重点建设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疾病、针灸治疗优势病种、中药新药研发及产业化等创新团队。四是实施中医医疗服务提升计划,充分发挥我校直属附属医院行业引领的作用和技术资源聚集的优势,辐射和带动全省中医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五是实施合作交流提升计划,借助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联盟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平台,加强对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医药服务贸易输出。 我重点谈谈产学研项目建设。学校与省内外15个市县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全省指导建立了16个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专利成果转化15件,获新药临床批件32个,新药证书6个。学校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园共建“华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还与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澳门科技大学、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共建“肿瘤中医药防治转化医学研究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最近,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市人民政府签约,在松山湖合作研究“互联网+中医”。我认为,中医诊断治疗简便验廉,不像西医一样需要大型设备,借助移动互联网,发挥养生、保健、医疗作用更具优势,“互联网+中医”前景广阔。 海外校友发力,促中医在西方国家首次合法化 南方日报:中医药被纳入了广东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实际上也是中医药传播之路。广中医如何发挥重大科研项目和海外优秀学子的影响力,挖掘和传播中华文明的软实力?比如,我们前段时间到澳大利亚开展国际调研,就发现贵校跟他们有很多合作。 王省良:中医药学既具有传统文化特性,又具有自然科学特性,能解决医疗、养生、保健等实际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欢迎,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一带一路”合作的**载体。我们做了规划,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贸易等三个方面,开展中医药国际合作,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比如,历年我校共培养出6万多名中医药高级人才,分布在港澳、欧美等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国中医药社团负责人大多数是我们的校友,为中医药国际化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作出积极贡献。目前,在我校接受学历教育的境外学生2300多名,数量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国2012年对全国的中医进行注册管理,这是中医在西方发达国家首次合法化,意义重大。这跟我们一大批在当地从医的校友多年的鼓与呼是分不开的,澳大利亚中医管理局局长薛长利是当中的杰出代表。2010年6月他所创办的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成立了南半球首家“中医孔子学院”,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参加揭牌仪式。在此带动下,目前在澳中医师已有4000多人,悉尼市区更形成了“中医一条街”。学校最近和澳大利亚皇家默尔本理工大学、深圳市政府合作,在深圳筹建“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主要进行中医药高端人才培养。 多年来我们一直与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合作开展快速灭疟研究。我校青蒿研究中心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4代青蒿素系列复方抗疟药,被列为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对外合作项目。在非洲科摩罗国合作实施青蒿素复方快速清除疟疾项目,有效地遏制了疟疾流行,实现了该国历史上**次的疟疾零死亡,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我们还积极参加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联盟,促进中医药出口,是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一家中医院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签署了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合作协议,与美国麻省总医院合作在珠海横琴筹建医院,把世界顶尖医院搬到家门口。 成立创业学院,培育更多创新创意“达人” 南方日报:这两年,广中医涌现出大批创新创意“达人”,如两次受邀进中南海的“90后”创业典范王锐旭、“世界记忆大师”史俊恒、打造全流程中医医患互动APP的戴韵峰等。不少人好奇,他们为什么不是产生在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而是在中医药大学?学校在鼓励师生创新创业方面有何秘诀,接下来有什么样的计划? 黄斌:这跟学校的文化氛围有关。别以为中医是传统的,其实中医更需要创新。我们多年来坚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集聚校内各种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为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013年学校在创业园的基础上成立了创业学院,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搭建平台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精英进校园等活动,还发动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树立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在校园内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涌现了不少创业典型,除了王锐旭、戴韵峰,还有开网上药店的,转让给上市公司,卖了3.5亿元。这两天,学校还专门表彰奖励了指导王锐旭等人的创业指导老师。 接下来,我们将改革学分制度和建立休学创业的弹性学制,进一步健全完善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加大创业课程开发力度,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都能获得培训的机会;设立学校创业基金,扩大创业园规模,聘请校内外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导师,为学生实现创业梦想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
文章分类:
创业教育网摘
|